|
血小板是身體中的細菌清道夫2017-12-20 09:48來源:生物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拓展了被稱作血小板的最小細胞所執行的任務清單:在感染部位上,主動遷移的血小板讓細菌形成聚集物以供吞噬細胞處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11月30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igrating Platelets Are Mechano-scavengers that Collect and Bundle Bacteria”。
血小板在免疫防御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一直被低估了。在這項研究新的研究中,在Steffen Massberg教授和Florian G?rtner博士的領導下,這些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細胞類型具有的功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多。血小板以其在血液凝固和傷口愈合中發揮的作用而為人所知。G?rtner對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總結道,“這些血小板也在有機體抵抗細菌病原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夠在有機體中主動遷移,與病原體相互作用,讓這些病原體不能移動。”
在整個成年人體內,大約有7500億個血小板在血液中被動地擴散。血小板通過其表面受體與內皮細胞層中的蛋白結合,特異性地粘附到血管中內皮細胞遭受損傷的部位上,隨后它們在胞外基質上擴散開來,彼此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種類似于創貼膏的網狀結構,從而封閉傷口。再者,它們不僅密切地參與傷口部位上的血液凝固,而且也密切地參與血栓形成,這能夠阻礙血液循環。
在德國科學基金會(DFG)資助的合作研究中心SFB 914(重點研究炎癥中的免疫細胞遷移、發育和疾病)主辦下開展的一個項目中,G?rtner、Massberg和同事們近期開發出一種在長時間內追蹤炎性反應部位中的單個血小板的方法。他們的觀察結果揭示出這種細胞類型的一種意料之外的功能。G?rtner說,“它們不僅通過被動地粘附到血管壁上來附著到細菌細胞上,而且它們也能夠主動地遷移。”在炎癥或感染部位,血小板開始主動地探索它們的周圍環境,而且當與外來物(如入侵的細菌)接觸時,它們利用與這種遷移相關的牽引力收集它們,從而形成聚集物,這好比是清道夫清除垃圾那樣。由此形成的血小板-細菌聚集物促進中性粒細胞活化,從而吞噬捕獲的細菌。
迄今為止,血小板的多功能性被忽視的原因很可能在于它們是由巨大的前體細胞(即巨核細胞)經過碎片化而產生的,因而缺乏細胞核。然而,這項新的研究證實它們能夠經歷動態的形態變化和主動遷移。這一發現的意義超過它們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這是因為它揭示出缺乏細胞核的細胞具有哪些功能。G?rtner說,“這明顯地證實了負責細胞運動的細胞骨架并不依賴于細胞核的存在。”
此外,這些新的研究結果讓血小板成為尋找治療炎癥反應的新方法的藥物開發人員的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靶標。正如G?rtner指出的那樣,“調節身體免疫防御的一種方式是抑制血小板的遷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