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和衰老存在“制衡”2018-02-23 09:47來源:生物谷
不同動物各有其特定的壽命極限。如蜉蝣成體只有一天壽命,而果蠅和家蠅成體可有30多天壽命。一種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briggae)能活28天,另一種寄生線蟲可活17年。歐洲龍蝦最高壽命可達30年。哺乳動物的壽命差異也很大。小鼠和大鼠約3年,大象約70年,而人類可達110年。在人群調查中常見到長壽的家族有長壽的后代。單合子雙生兒壽命很接近,而雙合子雙生兒的壽命可能相差較大。這些都證明遺傳對壽限起主導作用。 《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衰老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與退行性慢性病相關基因表達變化軌跡一致,但與癌癥的相反。這一發現有助于解釋研究人員觀察到的一種現象:在人類衰老后期,人類的主要死因從癌癥變成了退行性慢性病。
在該研究中,德國基爾大學研究者生成了一個大型衰老相關基因表達譜數據集,它們源于4個物種(人類、小鼠、斑馬魚和鳉魚)在不同年齡階段的4種組織。研究者還分析了老化相關疾病患者公開可用的數據,結果發現,老化期間的基因表達模式向退行性慢性病的靠攏,與在癌癥中觀察到的相反。在基因組層面也發現了類似的對立關系:癌癥和退行性疾病共有大量風險等位基因,但是這些基因對這兩種疾病的患病傾向具有相反的作用。此外,研究還表明,衰老相關疾病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與免疫系統和細胞分裂相關過程存在關聯。
研究者總結認為,該研究揭示了癌癥與退行性慢性病之間的一種“制衡”,為理解二者在衰老階段的常見程度轉變提供了思路。 上一篇: 父親的壓力會改變后代大腦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