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它可以通過蚊子叮咬將大量瘧原蟲帶入血液。這種寄生蟲通常會導致周期性的流感樣和嚴重發燒等癥狀的發生,嚴重情況下伴有組織損傷,并可能導致致命的器官衰竭。"/>
|
抗瘧疾免疫反應為何容易引發器官損傷2019-10-22 09:47來源:生物谷
瘧疾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它可以通過蚊子叮咬將大量瘧原蟲帶入血液。這種寄生蟲通常會導致周期性的流感樣和嚴重發燒等癥狀的發生,嚴重情況下伴有組織損傷,并可能導致致命的器官衰竭。 最近,來自柏林Max Planck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因瘧原蟲感染導致的并發癥的可能機制:瘧原蟲感染會觸發血液中的免疫反應,主要目的是進行局部防御。然而,如果免疫反應升級并引發系統化反應,則會損害患者自身的組織。中性粒細胞在此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最豐富的白細胞,它能夠識別并破壞侵入我們身體的有害微生物。早在2004年,Max Planck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Arturo Zychlinsky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中性粒細胞的特殊防御機制:中性粒細胞通過自殺對病原體做出反應。它們分解細胞和核膜并釋放大量的DNA分子,這些DNA網狀結構會形成“陷阱(NET)”,從而可以捕獲和殺死微生物。然而,NET不僅對病原體構成危險,也會攻擊人體自身的組織。因此,如何控制中性粒細胞的激活時間與范圍成為了控制副作用的關鍵。
由Arturo Zychlinsky和Borko Amulic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表明,因瘧疾感染引發的NETs可能導致器官損傷。這些發現擴大了我們對典型瘧疾并發癥(例如肝腎衰竭,肺水腫和腦腫脹,這些疾病可能導致患者死亡)的理解。 為了確定NETs在瘧疾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進行了小鼠實驗,并且使用了能夠感染嚙齒動物并引發肝損傷的特殊瘧疾變體,用于模擬人類中出現的相似癥狀。研究人員首先觀察到,感染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和NETs濃度很高。為了探究NET與肝損傷之間是否存在聯系,他們感染了不能形成NET的轉基因小鼠。結果很明顯-盡管體內有相同程度的瘧疾感染,但轉基因小鼠沒有出現肝損傷的癥狀。 “我們能夠證明血液中高濃度的NETs會促使受感染的紅細胞附著在血管壁上以及促進嗜中性白細胞的聚集-兩者都是受感染動物器官損傷的重要原因,”**作者Lorenz Knackstedt說道。積累的血細胞阻塞了器官中的細血管,缺氧和血管受損造成的出血會導致受影響的器官完全衰竭。 Knackstedt說:“從我們的小鼠實驗中得到的結果以及對患者樣本的分析將有助于我們了解具有類似嚴重癥狀的瘧疾和疾病的發生機理?!?/span> 上一篇: 空氣污染或會損傷大腦記憶力
下一篇: 揭示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產生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