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目錄
  • 細胞培養進口血清
    進口胎牛血清
    進口新生牛血清
    進口豬血清
    馬血清
  • 支原體檢測盒及標準品
    常規PCR檢測試劑盒
    熒光定量PCR檢測(qPCR法)
    支原體DNA提取
    靈敏度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特異性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PCR定量標準品(可用于方法驗證)
  • 支原體祛除試劑
    細胞中支原體祛除
    環境支原體祛除
    水槽支原體祛除
  • 干細胞培養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試劑
    DNA污染監測
  • RNA病毒研究試劑
    RNA病毒檢測試劑盒
    病毒RNA提取
  • PCR儀器及配套產品
    DNA污染監測祛除
    PCR/qPCR儀性能檢查
    PCR試劑
    PCR試劑盒
    PCR預混液(凍干粉)
    熱啟動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檢測
    食品檢測類產品
    食品微生物檢測
    細菌PCR檢測
歡迎來到 威正翔禹|締一生物官方網站|咨詢熱線:400-166-8600
咨詢熱線
400-166-8600

產品目錄
  • 細胞培養進口血清
    進口胎牛血清
    進口新生牛血清
    進口豬血清
    馬血清
  • 支原體檢測盒及標準品
    常規PCR檢測試劑盒
    熒光定量PCR檢測(qPCR法)
    支原體DNA提取
    靈敏度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特異性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PCR定量標準品(可用于方法驗證)
  • 支原體祛除試劑
    細胞中支原體祛除
    環境支原體祛除
    水槽支原體祛除
  • 干細胞培養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試劑
    DNA污染監測
  • RNA病毒研究試劑
    RNA病毒檢測試劑盒
    病毒RNA提取
  • PCR儀器及配套產品
    DNA污染監測祛除
    PCR/qPCR儀性能檢查
    PCR試劑
    PCR試劑盒
    PCR預混液(凍干粉)
    熱啟動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檢測
    食品檢測類產品
    食品微生物檢測
    細菌PCR檢測

研究揭示SETD2調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轉白血病新機制

2020-03-30 06:30來源:生物谷


3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Blood 在線發表了中國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王蘭研究組題為SETD2 deficiency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MDS and accelerated MDS-associated leukemogenesis via S100a9 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闡明了SETD2在調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轉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為MDS臨床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潛在靶標。

    

MDS是最常見的髓系惡性腫瘤之一,是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細胞分化及發育異常且高風險向AML轉化。組蛋白H3賴氨酸36甲基轉移酶SETD2,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AML和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LL)中,SETD2低表達都顯著促進白血病的發生。SETD2在MDS發生發展以及向AML轉化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博士生陳冰怡和胡成龍在研究員王蘭的指導下,發現SETD2的低表達預示了MDS的不良預后,并發現了Setd2的新功能:Setd2的缺失顯著加速了MDS向AML的發展,表明Setd2在NHD13驅動的MDS向AML的轉化中起著重要的腫瘤抑制作用。從機制上講,Setd2的缺失會增強NHD13小鼠造血干祖細胞的自我更新,并損害NHD13小鼠造血干祖細胞的髓系分化。Setd2的缺失在NHD13小鼠的MDS階段和AML階段均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包括HSC通路的上調和骨髓細胞分化通路的下調。該項研究確定在NHD13白血病細胞中,鈣結合蛋白S100a9是Setd2的靶基因,在NHD13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祖細胞中Setd2的缺失引起MAPK和NF-κB信號通路發生調變,從而使白血病起始細胞具有更強的生長優勢。S100a9會觸發包括MEP在內的造血干祖細胞死亡,并導致MDS中無效的造血作用。而且研究發現,加入重組蛋白S100a9可以恢復敲除Setd2的表型。此研究**闡明Setd2在MDS中的作用機制,為Setd2在血液腫瘤中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王蘭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研究員孫曉建為該論文通訊作者,營養與健康所/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博士生陳冰怡、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宋君紅和營養與健康所博士生胡成龍為該論文**作者。這項工作得到多家醫療和科研單位合作者的大力支持,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教授Stephen Nimer,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藍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張群嶺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主任醫師張蘇江等。此課題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