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示基底樣乳腺癌耐藥性產生新機制2018-09-26 13:16來源:生物谷
癌癥中的腫瘤內異質性(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源于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和表觀基因組可塑性,并且與癌癥對細胞毒性治療和靶向治療的抵抗性存在關聯(lián)。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由分化狀態(tài)標志物表達定義的細胞狀態(tài)異質性在三陰性乳腺癌亞型和基底樣乳腺癌亞型中是高度存在的,而且在利用一系列途徑靶向性的治療化合物進行治療期間會出現(xiàn)標志物表達發(fā)生變化的藥物耐受性持久性(drug tolerant persister, DTP)細胞群體。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9月發(fā)表在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ifferentiation-state plasticity is a targetable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basal-like breast cancer”。 這些研究人員接著證實MEK和PI3K/mTOR抑制劑驅動的DTP狀態(tài)是通過不同的細胞狀態(tài)轉換而不是通過對事先存在的細胞亞群進行達爾文選擇而產生的,而且這些轉換涉及對開放染色質結構進行動態(tài)重塑。他們在DTP細胞中觀察到許多染色質修飾酶(包括BRD4)的活性增加了。利用PI3K/mTOR抑制劑BEZ235和BET抑制劑JQ1共同處理DTP細胞可阻止開放染色質結構的改變,抑制DTP狀態(tài)的獲得,并且在體外全部殺死基底樣乳腺癌細胞系和在體內導致原位異種移植的消退。 這項研究證實三陰性乳腺癌和基底樣乳腺癌顯示出高度的細胞狀態(tài)異質性和可塑性,并促進我們對靶向染色質動力變化的藥物組合如何改善對這些侵襲性乳腺癌亞型的治療的理解。 下一篇: 關于阪崎腸桿菌的特性及分布情況
|